诗句筛选器

初疑古轴画,山水秋毫分

诗句 读音
山水秋毫分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文
拼音: shān shuǐqiū háofēn|fèn
初疑古轴画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chūyí|nǐ3zhóu|zhòuhuà

初疑古轴画,山水秋毫分释义

【山水】1.山与水。《墨子·明鬼下》:“古今之为鬼,非他也,有天鬼,亦有山水鬼神者,亦有人死而为鬼者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诩传》:“吴蜀虽蕞尔小国,依阻山水……皆难卒谋也。”唐柳宗元《渔翁》诗:“烟销日出不见人,欸乃一声山水緑。”2.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出为永嘉太守。郡有名山水,灵运素所爱好,出守既不得志,遂肆意游遨。”清恽敬《重修松窦庵记》:“后陈茂才云渠来谈,县西山水之胜,皆远在数十里外,以暑不及游,因同游县东之松竇。”3.山水画的简称。唐杜甫《存殁口号》之二:“郑公粉绘随长夜,曹霸丹青

【秋毫】1.亦作“秋豪”。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。喻细微之物。《商君书·错法》:“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,而不能以明目易人。”《孙子·形》:“举秋毫不为多力,见日月不为明目,闻雷霆不为聪耳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秋毫之赠不入于门,纸笔之用皆出私财。”宋王安石《收盐》诗:“一民之生重天下,君子忍与争秋豪。”清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呼卢博簺穷昼夜,百万一掷同秋毫。”2.指毛笔。南朝宋鲍照《飞白书势铭》:“秋毫精劲,霜素凝鲜,霑此瑶波,染彼松烟。”唐王雝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:“铜瓶锡杖倚閒庭,斑管秋毫多逸意。”唐

【分】《唐韻》府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文切,音餴。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韻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廣韻》賦也,施也。《增韻》與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一黍之廣爲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傳·莊二年》師喪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又與紛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禍之生也分分。《註》猶紛紛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以待國之匪頒。《註》匪讀爲分。又《唐韻》扶問切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其切《集韻》魚其切《韻會》凝其切,音宜。惑也。《廣韻》不定也。《易·乾卦》或之者,疑之也。《禮·坊記》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。以爲民坊者也。《疏》疑謂是非不決,當用禮以章明之。又度也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凡燕見于君,必辨君之南面,若不得,則正方不疑君。《註》疑,度也,不可預度君之面位,邪立嚮之。又《廣韻》恐也。又《增韻》似也,嫌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戾也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。《註》九疑,山名也。在蒼梧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經》符惕之山,其上多椶柟,下多金玉,神江疑居之。
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
【轴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直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仲六切,音逐。《說文》持輪。《釋名》軸,抽也。入轂中可抽出也。又織具。《詩·小雅》杼軸其空。《註》杼,持緯者。軸,受經者。又卷軸。《韓愈詩》鄴侯家多書,插架三萬軸。又乾軸、地軸,皆取旋運輪轉之意。《袁宏·三國名臣贊》廻乾軸。《木華·海賦》地軸挺拔而爭廻。又當軸,秉國政也。《前漢·田千秋傳》當軸處中。又病不能行也。《詩·衞風》碩人之軸。《箋》病也。《註》盤桓不行之意。又地名。《詩·鄭風》淸人在軸。《註》軸,河上衞地。 《集韻》一作。zdi&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