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糠宿火却霜霰

稻糠宿火却霜霰

读音
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dàokāngsù huǒquèshuāng xiàn

【稻】《唐韻》徒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皓切,音道。《說文》稌也。《韻會》有芒穀,卽今南方所食之米,水生而色白者。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,稻曰嘉蔬。《詩·豳風》十月穫稻。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掌稼下地。《疏》以下田種稻,故云稼下地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禹令益予衆庶,稻可種濕。《爾雅翼》稻,米粒如霜,性尤宜水,一名稌。然有黏,有不黏,今人以黏爲稬,不黏爲秔。又有一種曰秈,比於秔小,而尤不黏,其種甚早,今人號秈爲早稻,秔爲晚稻。《六書故》稻性宜水,亦有同類而陸種者,謂之陸稻。記曰:煎醢加於陸稻上,今謂之旱稜。南方自六月至

【糠】《廣韻》苦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岡切,音康。《玉篇》穀皮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貧者食糟糠。又《韻會小補》或省作康。《爾雅·釋器》康謂之蠱。《疏》康,米皮,一名蠱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穀之飛亦爲蠱是也。又粃糠,煩碎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塵垢粃糠。《註》粃糠猶煩碎。又山名。《交州記》合浦海口有糠頭山,相傳越王舂米于此,積糠而成。又星名。《石氏·星經》箕前亦名糠。星明,大歲豐,小微,天下饑荒無米。 《玉篇》本作穅。《集韻》或作粇。

【宿火】隔夜未熄的火;预先留下的火种。《百喻经·水火喻》:“昔有一人,事须火用,及以冷水。即便宿火,以澡盥盛水,置於火上。后欲取火,而火都灭;欲取冷水,而水復热。火及冷水二事俱失。”唐郑綮《老僧》诗:“日照四山雪,老僧门未开。冻瓶黏柱础,宿火陷炉灰。”《歧路灯》第五二回:“﹝谭绍闻﹞一直起来,剔了灯内灯草,拨开炉中宿火,坐在一条凳上,寻思梦中情景。”

【却】《唐韻》俗卻字。(卻)《唐韻》去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乞約切,羌入聲。《說文》節欲也。从卩,谷聲。《增韻》止也,不受也。《孟子》卻之爲不恭。又《廣韻》退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引卻愼夫人坐。《註》蘇林曰:卻謂而退之也。又《儀禮·士昏禮》啓會,卻于敦南。《疏》卻,仰也,謂仰於地。《韻會》俗作却。又訛作。

【霜霰】霰。晋陶潜《归园田居》诗之二: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。”南朝宋鲍照《侍郎报满辞阁疏》:“煦蒸霜霰,莩甲云露。”唐杜甫《青阳峡》诗:“魑魅啸有风,霜霰浩漠漠。”宋欧阳修《山槎》诗:“山中苦霜霰,岁久无春色。”2.喻恶势力。唐孟郊《答友人》诗:“道语必疎淡,儒风易凌迟。愿存坚贞节,勿为霜霰欺。”明陆采《明珠记·伪敕》:“他犯着龙鳞怒,难宽霜霰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