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西南北少知音,终年竟岁悲行路

东西南北少知音,终年竟岁悲行路

诗句 读音
终年竟岁悲行路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zhōng niánjìng suìbēixíng lù
东西南北少知音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dōng xī nán běishǎo|shàozhī yīn

东西南北少知音,终年竟岁悲行路释义

【终年】1.全年;一年到头。《墨子·节用上》:“久者终年,速者数月。”唐顾况《洛阳早春》诗:“何地避春愁,终年忆旧游。”宋苏轼《策别八》:“故凡贿赂先至者,朝请而夕得;徒手而来者,终年而不获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山本初枝》:“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。但既已生下,就要抚育。”2.尽其天年。《后汉书·陈龟传》:“老者虑不终年;少壮惧於困戹。”唐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方欲闭门却扫,养拙以终年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一回:“宋江宛曲把话来説雷横上山入伙,雷横推辞老母年高,不能相从,‘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,却来相投。’”3.

【竟岁】终岁;整年。唐孟郊《吊元鲁山》诗:“当宵无关锁,竟岁饶歌吟。”宋沉遘《和江邻几送文丞相》:“竟岁长若此,何时能休哉?”

【悲】《唐韻》府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眉切,音。《說文》痛也。从心非聲。有聲無淚曰悲。《詩·豳風》女心傷悲。《毛傳》春女悲,秋士悲。感其物化也。《鄭箋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,秋士感隂氣而思女,是其物化,所以悲也。一曰心非爲悲。心之所以非則悲矣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憂悲多恚,病乃成積。又叶補皆切,擺平聲。《楚辭·九辯》春秋逴逴而日高兮,然惆悵而自悲。四時遞來而卒歲兮,隂陽不可與儷偕。zdic.net汉典

【行路】1.道路。南朝宋颜延之《秋胡》诗:“驱车出郊郭,行路正威迟。”宋谢翱《效孟郊体》诗:“閒庭生柏影,荇藻交行路。”郭沫若《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》:“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,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。”2.路人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范滂》:“行路闻之,莫不流涕。”南朝陈徐陵《在北齐与杨仆射书》:“行路含情,犹其相愍。”唐长孙佐辅《别友人》诗:“谁遣同衾又分手,不如行路本无情。”清顾炎武《旅中》诗:“釜遭行路夺,席与舍儿争。”

【东西南北】1.四方。泛指到处,处处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寧处。”唐韩愈《感春》诗之一:“东西南北皆欲往,千江隔兮万山阻。”亦作“东西南朔”。郭孝成《民国各团体之组织》第二节:“自武汉举义以来,不旬月间,天下响应,东西南朔,联翩建义,禹域版图,殆全归汉有。”2.指普天下。清纳兰性德《摸鱼儿·送别德清蔡夫子》词:“英雄辈,事业东西南北,临风因甚成泣!”3.谓飘流在外,居处无定。唐睿宗《孔子赞》:“吾岂匏瓜,东西南北。”郭小川《在大沙漠中间》诗:“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,从不曾高枕而卧,现在在这里落户,却

【少】《唐韻》書沼切《韻會》始紹切,燒上聲。《說文》不多也。从小丿聲。《徐曰》丿音夭。《禮·禮器》禮有以少爲貴者,謂天子一食,諸侯再,大夫士三,食力無數是也。食力,庶人也。又少頃,有閒也。《孟子》少則洋洋焉。又短也。訾人曰少之,猶稱人曰多之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素習知蘇秦皆少之。又《廣韻》式照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照切,燒去聲。《玉篇》幼也。《增韻》老之對也。《易·本義》兩儀者始,爲一畫,以分隂陽。四象者次,爲二畫,以分太少。又少儀。《禮記》篇名。少室,山名。又副貳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於是爲置三少,皆上大夫也。曰少

【知音】1.通晓音律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,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,知乐则几於礼矣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八一引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。”宋周邦彦《意难忘》词:“知音见説无双,解移宫换羽,未怕周郎。”《醒世恒言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僖宗皇帝,妙选天下知音女子,入宫供奉。”2.《列子·汤问》载: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琴。伯牙琴音志在高山,子期说“峩峩兮若泰山”;琴音意在流水,子期说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所念,锺子期必得之。后世遂以“知音”比喻知己,同志。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