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风云得路夸头角,岁旱争寻窟穴藏

更新时间:2022-01-04 04:12
游鲦
诗句 读音
风云得路夸头角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fēng yúnde lù1|4tóu jiǎo
岁旱争寻窟穴藏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一唐
拼音: suìhànzhēngxúnkū xuécáng|zàng

风云得路夸头角,岁旱争寻窟穴藏释义

【风云】云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至於龙,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。”唐王勃《上巳浮江宴序》:“林壑清其顾盼,风云荡其怀抱。”闻一多《红烛·太阳吟》:“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,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。”2.指天文、天象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上·杨由》:“﹝杨由﹞少习《易》,并七政、元气、风云占候。”《水浒传》引首:“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摶处士,是个道高有德之人,能辨风云气色。”3.古军阵名有“风”“云”等,后即以“风云”泛称军阵。唐王涯《从军词》之一:“戈甲从军久,风云识阵难。”明汤显祖《牡丹亭·折寇》:“接济风云

【得路】指仕途得志。唐孟郊《伤时》诗:“男儿得路即荣名,邂逅失途成不调。”2.当道,当权。唐苏鹗《杜阳杂编》卷上:“是时文学相高,公道大振,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。”宋刘克庄《贺新郎·送唐伯玉还朝》词:“忆当年,天章阁上,建明尤伟,庆历诸贤方得路,便不容他老子。”汉

【夸】《廣韻》苦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枯瓜切,音誇。大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夸毗,體柔也。《詩·大雅》無爲夸毗。又《諡法》華言無實曰夸。又苦瓦切,音恗。夸奓,自大也。《前漢·諸侯王表》夸州兼郡。《楊僕傳》懷銀黃夸鄕里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虧亏切,音區。奢也。又《集韻》匈于切,音吁。美貌。又《集韻》區遇切,音姁。巍也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橫塘查下,邑屋隆夸。長干延屬,飛甍舛互。又苦禾切,音科。《陸機·感舊賦》或趨時以風發兮,或遺榮而媻娑。或沖虛以後已兮,或招世而自夸。 《說文》从大亏聲。亦作。

【头角】1.犹头绪,端绪。《礼记·学记》“开而弗达”汉郑玄注:“开,为发头角。”孔颖达疏:“开,谓开发事端。但为学者开发大义头角而已,亦不事事使之通达也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韦曜传》:“又《吴书》虽已有头角,敍赞未述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然此等復不谓挺无所知也,皆復粗开头角,或妄沽名。”章裕昆《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》:“湖北革命日露头角,谭人凤衔孙中山命来鄂视察,籍策其成。”2.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。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虽少年已自成人,能取进士第,崭然见头角。”《古今小说·杨八老越国奇逢》:“妻李氏,

【岁】〔古文〕亗《唐韻》相銳切《集韻》須銳切,音帨。《釋名》歲,越也,越故限也。《白虎通》歲者,遂也。《易·繫辭》寒暑相推而歲成。《書·洪範》五紀,一曰歲。《傳》所以紀四時。《又》王省惟歲。《傳》王所省職,兼總羣吏,如歲兼四時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唐虞曰載,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。《郭註》歲,取歲星行一次也。《疏》按《律歷志》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,歲星十二歲而周天,是年行一次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馮相氏掌十有二歲。《又》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,觀天下之妖祥。《疏》此太歲在地,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。歲星右行於天,一歲移一

【旱】《廣韻》乎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侯旰切,音翰。《說文》不雨也。《書·說命》若歲大旱,用汝作霖雨。《詩·大雅》旱旣太甚。又山名。《詩·大雅》瞻彼旱麓。《傳》旱,山名也。又《廣韻》胡笴切《集韻》下罕切,音悍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形甸切。《蘇轍·沂山祈雨詩》宿雪雖盈尺,不救春夏旱。吁嗟遍野天不聞,歌舞通宵龍一戰。

【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側莖切《集韻》甾耕切,音箏。《說文》引也。从。《徐鉉曰》音曳。二手而曳之,爭之道也。《廣韻》競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又《玉篇》諫也。又訟也。《增韻》理也,辨也。《禮·曲禮》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藪有爭不識,爭同。又《集韻》側逬切,箏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本作諍,諫諍也,止也。《孝經·諫諍章》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《韻會》俗作争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。 考證:〔《禮·曲禮》非理不決。〕 謹

【窟穴】土室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十四》:“其不为橧巢者,以避风也;其不为窟穴者,以避溼也。”2.泛指住所。宋王禹偁《放言》诗之四:“不向世间争窟穴,蜗牛到处是吾庐。”鲁迅《准风月谈·秋夜纪游》:“中等华人的窟穴却是炎热的。”3.特指隐士的住所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此十二人者,或伏死於窟穴,或槁死於草木。”汉荀悦《汉纪·景帝纪》:“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,安肯尽忠信而趣闕下者哉!”4.动物栖身的洞穴。汉王充《论衡·辨祟》:“鸟有巢栖,兽有窟穴,虫鱼介鳞各有区处,犹人之有室宅楼臺也。”唐杜甫《又观打鱼》诗:“日暮蛟龙改

【藏】〔古文〕匨《唐韻》昨郞切《正韻》徂郞切,音鑶。《說文》匿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潛龍勿用,陽氣潛藏。又蓄也。《易·繫辭》君子藏器于身,待時而動。又兹郞切,音臧。草名。《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》其埤濕,則生藏莨、蒹葭。《註》藏莨,草中牛馬芻。又才浪切,音臓。《禮·月令》謹蓋藏。《晉語》文公之出也,豎頭須,守藏者也,不從。又與臓通。《周禮·天官·疾醫》參之以九藏之動。《註》正藏五,又有胃、膀胱、大腸、小腸。《疏》正藏五者,謂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氣之所藏。《白虎通》人有五藏六府,何法,法五行六合也。 《說文》《漢書》通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