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何所寄遐思,空岩皎虚白

诗句 读音
空岩皎虚白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kōng|kòng|kǒngyánjiǎoxū bái
何所寄遐思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hé suǒjìxiá sī

何所寄遐思,空岩皎虚白释义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岩】《正字通》俗嵒字。巖俗省作岩。(巖)《唐韻》五銜切《集韻》魚銜切《韻會》疑銜切《正韻》魚咸切,音嵒。《說文》岸也。从山嚴聲。《增韻》石窟曰巖,深通曰洞。 一曰險也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制巖邑也。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三年》殽之嶔巖,文王所避風雨也。又嶃巖,高峻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嶄巖嵾嵳。又巖廊,殿廡也。《漢武帝·策賢良制》虞舜之時,遊於巖廊之上。又地名。《書·說命》說築傅巖之野。《傳》傅巖,在虞虢之閒。又《集韻》魚杴切《韻會》疑杴切,音嚴。巖巖,高貌。《詩·魯頌》泰山巖巖,魯邦所詹。又《正字通》本作嚴。亦作巖

【皎】《唐韻》古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吉了切,音璬。《說文》月之白也。《詩·風》月出皎兮。《傳》月光也。又日光也。《王褒·九懷》晞白日兮皎皎。又《廣雅》白也。明也。《詩·小雅》皎皎白駒。《傳》潔白也。《楚辭·漁父》安能以皎皎之白,蒙世俗之塵埃乎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作皓皓。又姓。《五代史·南漢世家》交州牙將皎公羨。 《玉篇》通作皦。《集韻》或作皎。

【虚白】语本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”谓心中纯净无欲。《北史·隐逸传·徐则》:“先生履德养空,宗玄齐物,深晓义理,颇味法门。悦性冲玄,恬神虚白,飡松饵术,栖息烟霞。”唐杜甫《归》诗:“虚白高人静,喧卑俗累牵。”宋陆游《病中作》诗:“我始摒药囊,治疾以清静。幻妄消六尘,虚白全一性。”参见“虚室生白”。2.洁白;皎洁。隋江总《借刘太常说文》诗:“幽居服药饵,山宇生虚白。”唐钱起《禁闱玩雪寄薛左丞》诗:“虚白生臺榭,寒光入冕旒。”清黄景仁《大雪登清风亭》诗:“城头忽鼓沉,户外雪盈尺。曳革来幽亭,亭空澔虚

【何所】何处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,又不知其何所人。”唐韩愈《感春》诗之一:“我所思兮在何所?情多地遐兮徧处处。”宋王安石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新人新人听我语:我所思兮在何所?”
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

【遐思】地思索或想象。唐韩偓《<香奁集>序》:“遐思宫体未降,称庾信攻文,却誚《玉臺》,何必倩徐陵作序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宣文阁》:“以天历二年三月,作奎章之阁,备燕閒之居,将以渊潜遐思,缉熙典学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南国盆景》:“对着一盆精彩的盆景,有时的确颇能发人遐思。”2.深长的思念。宋王安石《谢徐秘校启》:“未即趋承,惟加调护,佇膺殊擢,以慰遐思。”明张居正《祭米公文》:“怀陟岵之遐思兮,冀瓜期之既及。”清张仪昭《侍宦都门题<香畹楼忆语>后》诗:“燕云牵别梦,湘草寄遐思。”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