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栖迟偃仰

或栖迟偃仰

读音
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huòqī chíyǎn yǎng

【或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越逼切,音閾。《說文》邦也。从口从戈,以守一。一,地也。通作域。又《廣韻》胡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穫北切,音惑。疑也。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。《易·乾卦》或躍在淵。《朱子·本義》疑而未定之辭。又與惑通。怪也。《孟子》無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◎按六書有假借,或本是邦或字,借爲疑或字,後人加土爲域,加心爲惑。而於或字,止作或人或曰之用,幷其本義而忘之矣。

【栖迟】“栖遟”。亦作“栖遅”。亦作“栖犀”。1.游息。《诗·陈风·衡门》:“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”朱熹集传:“栖迟,游息也。”晋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七》:“夫以邓生之才,参拟王佐之略,损翮弭鳞,栖迟刀笔之间,岂以为谦,势诚然也。”元虞集《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》:“玉几由来常咫尺,衡门此日遂栖遟。”清刘大櫆《赠方抱之序》:“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,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。”邵燕祥《献诗》:“今天,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,栖迟在箭楼的北京雨燕。”2.耗散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务本事,积财物,而勿忘(妄)栖迟薛越也

【偃仰】乐。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或栖迟偃仰,或王事鞅掌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止足》:“高此者,便当罢谢,偃仰私庭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张諲》:“天寳中,谢官,归故山偃仰,不復来人间矣。”明归有光《与同年陈给事书》:“国事委重从官,吾文何得偃仰林下也!”2.谓随世俗应付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与时迁徙,与世偃仰。”唐柳宗元《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》:“﹝符载﹞中间因缘,陷在危邦,与时偃仰,不废其道。”3.俯仰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固独胡粉饰貌,搔头弄姿,槃旋偃仰,从容冶步,曾无惨怛伤悴之心。”宋苏轼《墨君堂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