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拢云髻,背犀梳,焦红衫映绿罗裾

更新时间:2023-09-25 22:44
南乡子
诗句 读音
拢云髻 平仄:仄 平 仄
拼音: lǒngyún jì
背犀梳 平仄:平 平 平
拼音: bèi|bēixī shū
焦红衫映绿罗裾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九魚
拼音: jiāo hóngshānyìnglǜ|lù2jū

拢云髻,背犀梳,焦红衫映绿罗裾释义

【拢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力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魯孔切,聾上聲。持也,掠也。一曰拗攏,籌也。謂酒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東切,音聾。理也。鄭氏曰:从轉註。 《正字通》六書略攏分爲二,非。

【云髻】的发髻。《文选·曹植<洛神赋>》:“云髻峩峩,脩眉联娟。”李善注:“峩峩,高如云也。”元乔吉《扬州梦》第二折:“高插鸞釵云髻耸,巧画娥眉翠黛浓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九回:“﹝黛玉﹞头上挽着随常云髻,簪上一枝赤金扁簪,别无花朵。”苏曼殊《东居杂诗》之十三:“酡颜欲语娇无力,云髻新簪白玉花。”2.借指美女。宋梅尧臣《饮刘厚甫舍人家》诗:“每出一物玩,必观众宾酌。又令三云髻,行酒何婥约。”3.喻盘旋的山路。唐陆龟蒙《奉和袭美茶具十咏·茶坞》:“茗地曲隈回,野行多繚绕……遥盘云髻慢,乱簇香篝小。”

【背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補妹切《正韻》邦昧切,音輩。《說文》也。从肉北聲。《韻會》身北曰背。《玉篇》背脊。《正字通》身之隂也。《釋名》背,倍也,在後稱也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背。《註》背者,無見之物也。又手背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合灂若背手文。又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背,壽也。《詩·大雅》黃耉台背。又《魯頌》黃髮台背。《傳》台背,皆壽徵也。又日旁氣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暈適背穴。《註》孟康曰:皆日旁氣也。背形如背字也。如淳曰:凡氣向日爲抱,向外爲背。又《玉篇》堂北曰背。《詩·衞風》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。《傳》背,北堂

【犀梳】犀角制的梳子。唐唐彦谦《无题》诗之二:“醉倚阑干花下月,犀梳斜嚲鬢云边。”宋司马槱《黄金缕》词:“斜插犀梳云半吐。檀板清歌,唱彻《黄金缕》。”漢

【焦红】谓火红色。前蜀李珣《南乡子》词:“拢云髻,背犀梳,焦红衫映緑罗裾。”

【衫】《唐韻》所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銜切,音杉。《篇海》小襦也。一曰單襦。《釋名》衫,芟也,衫末無袖端也。《束皙·近游賦》脅汗衫以當。又衣之通稱。《唐書·車服志》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,馬周請加襴袖褾襈,開骻者名缺骻衫。 《集韻》通作襂。

【映】《廣韻》於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慶切《正韻》於命切,英去聲。《說文》明也,隱也。《梁元帝·纂要》日在午曰亭,在未曰映。《潘岳·射雉賦》畏映日之儻朗。又《王羲之·蘭亭詩序》映帶左右。又《廣韻》烏朗切《集韻》倚朗切,音坱。《玉篇》映,不明也。

【绿】《廣韻》力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玉切,音錄。《說文》帛靑黃色也。《釋名》綠,瀏也。荆泉之水於上視之,瀏然綠色,此似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綠兮衣兮。《博》綠,閒色。又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傳》綠,王芻也。《釋文》爾雅作菉。

【罗】《廣韻》魯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良何切《正韻》朗何切,音蘿。《說文》以絲罟鳥。古者芒氏初作羅。《爾雅·釋器》鳥罟謂之羅。《註》謂羅絡之。《詩·王風》雉離於羅。《周禮·夏官·羅氏》掌羅烏鳥。又《類篇》帛也。《釋名》羅文,疎羅也。《戰國策》下宮糅羅紈,曳綺縠。又《廣雅》羅,列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羅生兮堂下。《註》羅列而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羅人欲伐之。《註》羅,熊姓國,在宜城縣西山中,後徙。又水名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遂自投汨羅。《註》汨水在羅,故曰汨羅。又新羅,東夷國名。《唐書·東夷傳》新羅,弁韓苗裔也,居

【裾】《唐韻》九魚切《韻會》斤於切,音居。《爾雅·釋器》衱謂之裾。《郭註》衣後裾也。《釋名》裾,倨也。倨倨然直,亦言在後常見踞也。《孔叢子·儒服》子高衣長裾,振襃袖,方屐麄翣見平原君。又《說文》衣袍也。又《玉篇》被也。又《集韻》求於切,音渠。義同。又居御切,與倨通。《前漢·趙禹傳》禹爲人廉裾。《师古註》裾,亦傲也。又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低卭夭矯裾以驕驁兮。《張揖註》裾,直項也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