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梅花大庾岭头发,柳絮章台街里飞

诗句 读音
梅花大庾岭头发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méi huādà yǔ lǐngtóu fà
柳絮章台街里飞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liǔ xùzhāng táijiēlǐfēi

梅花大庾岭头发,柳絮章台街里飞释义

【梅花】的花。早春先叶开放,花瓣五片,有粉红、白、红等颜色。是有名的观赏植物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一·子夜四时歌春歌六》:“杜鹃竹里鸣,梅花落满道。”唐骆宾王《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》诗:“上苑梅花早,御沟杨柳新。”杨朔《茶花赋》:“这是梅花,有红梅、白梅、绿梅、还有朱砂梅,一树一树的,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。”2.雪花名色的一种。因形似梅花,故称。《水浒传》第九三回:“这雪有数般名色:一片的是蜂儿,二片的是鹅毛,三片的是攒三,四片的是聚四,五片唤做梅花,六片唤做六出。”3.指梅花纸帐。元谢宗可《纸帐》诗:“清悬四壁剡

【大庾岭】五岭之一。古名塞上、台岭,相传汉武帝有庾姓将军筑城于此,因有大庾之名。又名东峤、梅岭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交界处,向为岭南、岭北的交通咽喉。宋苏轼《赠岭上老人》诗:“问翁大庾岭头住,曾见南迁几箇回?”陈毅《登大庾岭》诗:“大庾岭上暮天底,欧亚风云望欲迷。”

【头发】以上、两耳以上和后颈部以上生长的毛。《神异经·东荒经》:“东荒山中有大石室,东王公居焉,长一丈,头髮皓白。”唐贾岛《山中道士》诗:“头髮梳千下,休粮带瘦容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杨志左手接过头髮,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,那头髮都做两段,纷纷飘下地来。”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·在风雪里一》:“头发乱蓬蓬的揉成一团,上面还粘着草棒儿。”

【柳絮】1.柳树的种子。有白色绒毛,随风飞散如飘絮,因以为称。南朝梁庾肩吾《春日》诗:“桃红柳絮白,照日復随风。”唐杜甫《绝句漫兴》之五:“颠狂柳絮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。”宋苏轼《和孔密州东栏梨花》:“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一回:“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,依我的主意,偏要把他説好了,才不落套。”杨朔《<铁流>的故事》:“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,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。”2.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谢太傅寒雪日内集,与儿女讲论文义。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

【章台】1.即章华台。春秋时楚国离宫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及即位,为章臺之宫,纳亡人以实之。”杜预注:“章臺,南郡华容县。”2.战国时秦宫中台名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今乃欲西面而事秦,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。”鲍彪注:“秦臺,在咸阳。”3.汉长安街名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敞无威仪,时罢朝会,过走马章臺街,使御史驱,自以便面拊马。”颜师古注:“孟康曰:‘在长安中。’臣瓚曰:‘在章臺下街也。’”唐李贺《马》诗:“空知有善相,不解走章臺。”宋张孝祥《减字木兰花·江阴州治漾花池》词:“爱而不见,立马章臺空便面

【街】《唐韻》古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膎切,音佳。《玉篇》四通道也。《風俗通》街,攜也,離也。四出之路,攜離而別也。《後漢·梁冀傳》冀乃大起第舍,而壽亦對街爲宅。《張華詩》甲第面長街,朱門赫嵯峨。又亭名。《蜀志·諸葛亮傳》魏明帝使張郃拒亮,亮與郃戰于街亭。又允街,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金城郡。又參街,谷名。《水經注》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。又天街,星名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昴、畢間爲天街。又氣街,隂髦兩傍脈動處也。《素問》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,而陽明爲之長。又《廣韻》古諧切,音皆。《集韻》均窺切,音規。義同。漢
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

【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非。《玉篇》鳥翥。《廣韻》飛翔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。《詩·邶風》燕燕于飛。又官名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西羌反,應募佽飛射士。又《釋名》船上重室曰飛廬。在上,故曰飛也。又六飛,馬名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騁六飛,馳不測山。《註》六馬之疾若飛也。別作騛。又桑飛,鷦鷯別名。又飛廉,神禽名。《三輔黃圖》能致風,身似鹿,頭似雀,有角,蛇尾,文似豹。《郭璞云》飛廉,龍雀也。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,其實則禽也。又《本草》漏蘆一名飛廉。又《廣韻》古通作蜚。《史記·秦紀》蜚廉善走。又借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