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流白渠口

泉流白渠口

读音
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四十五厚
拼音: quán liúbái qúkǒu

【白渠】1.汉宫观名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一七九:“﹝汉宫殿﹞有临仙观……白渠观。”2.汉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在今陕西省境。汉白公所开,故名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太始二年,赵中大夫白公,復奏穿渠引涇水,首起谷口,尾入櫟阳,注渭中。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餘顷,因名曰白渠。”《古诗源·郑白渠歌》:“田於何所,池阳谷口,郑国在前,白渠起后。”

【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