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窥五千言

时窥五千言

读音
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íkuīwǔ qiān yán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五千言】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老子迺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,莫知所终。”后以“五千言”为老子《道德经》的代称。唐白居易《养拙》诗:“迢遥无所为,时窥五千言。”宋姜夔《永遇乐·次韵辛克清先生》词:“五千言,老来受用,肯教造物儿戏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<奔流>编校后记》:“老聃作五千言,释迦有恒河沙数说,也还是东洋人中的‘好事之徒’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