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泰伯古至德,以逊天下闻

诗句 读音
以逊天下闻 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yǐxùntiānxiàwén
泰伯古至德 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tàibó|bǎi|bà3zhì dé

泰伯古至德,以逊天下闻释义

【以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怡上聲。爲也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。又因也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三年》我之不共,魯故之以。《註》以魯故也。《列子·周穆王篇》宋人執而問其以。又用也。《論語》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又《左傳·僖二十六年》凡師能左右之曰以。《易·師卦》能以衆正。又《詩·周頌》侯彊侯以。《註》彊民有餘力來助者,以閒民轉移執事者。又同已。《孟子》無以,則王乎。又古以與聲相通。《禮·燕禮》君曰:以我安。《註》猶與也。《魏書·李順傳》此年行師,當克以不。《韓愈·剝啄行》凡今之人,急名以官

【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困切,音巽。《正韻》順也,謙恭也。《書·舜典》五品不遜。又《太甲》有言遜于汝志。又《說命》惟學遜志。《註》謙抑也。遜其志,如有所不能也。又《說文》遁也。《書·微子》吾家耄遜于荒。《註》逃遁于荒野也。 通作孫。《詩·豳風》公孫碩膚。《禮·學記》孫其業也。《春秋·莊元年》夫人孫于齊。《集韻》亦作愻。漢典考證:〔《書·大甲》有言遜于汝心。〕 謹照原文大改太。心改志。 考證:〔《書·大甲》有言遜于汝心。〕 謹照原文大改太。心改志。
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
【泰】〔古文〕夳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蓋切,音太。《說文》滑也。又大也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揚金光,橫泰河。又通也。《易·泰卦》天地交泰。又甚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昊天泰憮。又寬也,安也。《論語》君子泰而不驕。又侈也。《晉語》恃其富寵以泰於國。又丘名。《爾雅·釋丘》右陵泰丘。又風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西風謂之泰風。《註》西風成物,物豐泰也。又山名。《爾雅·釋山》泰山爲東嶽。又有小泰山,在朱虛縣,汶水所出。又州名。本晉海陵郡,今屬揚州府。又泰安州,本唐泰州,屬濟南府。俱見《廣輿記》。又澤名。《山海經》瀤澤之水,東北
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
【至德】最高的道德;盛德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阴阳之义配日月,易简之善配至德。”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论至德者不和於俗,成大功者不谋於众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荀君清识难尚,钟君至德可师。”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