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遥望露盘疑是月,远闻鼍鼓欲惊雷

诗句 读音
遥望露盘疑是月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入十月
拼音: yáo wànglù|lòupányí|nǐshìyuè
远闻鼍鼓欲惊雷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uǎn|yuànwéntuó gǔyùjīng léi

遥望露盘疑是月,远闻鼍鼓欲惊雷释义

【遥望】处看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倚沼畦瀛兮,遥望博。”三国魏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步登北芒坂,遥望洛阳山。”唐王昌龄《从军行》之四: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三:“他掏出表来看了一看,又探头到窗外去遥望,末后就开了房门出去。”典
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
【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其切《集韻》魚其切《韻會》凝其切,音宜。惑也。《廣韻》不定也。《易·乾卦》或之者,疑之也。《禮·坊記》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。以爲民坊者也。《疏》疑謂是非不決,當用禮以章明之。又度也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凡燕見于君,必辨君之南面,若不得,則正方不疑君。《註》疑,度也,不可預度君之面位,邪立嚮之。又《廣韻》恐也。又《增韻》似也,嫌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戾也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。《註》九疑,山名也。在蒼梧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經》符惕之山,其上多椶柟,下多金玉,神江疑居之。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厥切,音軏。《說文》闕也。太隂之精。《釋名》月,缺也,滿則缺也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之義配日月。《禮·祭義》月生於西。《公羊傳·莊二十五年註》月者,土地之精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月者,隂精之宗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水氣之精者爲月。又《書·堯典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傳》一歲十二月,月三十日,三歲則置閏焉。又《洪範》二曰月。《傳》所以紀一月。《疏》從朔至晦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禮·禮運》月以爲量。《註》天之運行,每三十日爲一月。又姓。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,明洪武中有月輝、月文憲
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
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
【鼍鼓】亦作“鼉皷”。1.用鼍皮蒙的鼓。其声亦如鼍鸣。《诗·大雅·灵台》:“鼉鼓逢逢。”陆玑疏:“﹝鼉﹞其皮坚,可以冒鼓也。”唐温庭筠《昆明治水战词》:“鼉鼓三声报天子,雕旗兽舰凌波起。”明沉鲸《双珠记·遇赦调边》:“鸡竿鼉皷,制出金门传唱,特与人间解网。”清黄永《龙衣舟行》:“逢逢鼉鼓溪边过,百尺楼船万钧柁。”2.鼍鸣声。唐许浑《赠所知》诗:“湖日似阴鼉鼓响,海云纔起蜃楼多。”金刘迎《海上》诗:“蜃楼春作市,鼉鼓暮催衙。”
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
【惊雷】亦作“惊靁”。1.使人震惊的雷声。汉刘向《九叹·远游》:“凌惊靁以軼骇电兮,缀鬼谷於北辰。”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凌惊雷之砊礚兮,弄狂电之淫裔。”宋范成大《题画卷》诗之四:“暑云泼墨送惊雷,坐见前山骤雨来。”明皇甫冲《维摩寺雨坐》诗:“冥雨从东来,惊雷自西往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三钞·九疑山洞仙翁》:“每语倦,援瑟鼓之,如惊雷怒涛之声。”2.比喻使人震惊的大事变。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<无题>诗》:“心事浩茫连广宇,於无声处听惊雷。”冰心《晚晴集·从“五四”到“四五”》:“但是这道电光后的一声惊雷,却把我‘震’上了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