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曳履商声怜此老,倚楼长笛问谁家

诗句 读音
倚楼长笛问谁家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yǐ lóucháng díwènshuí jiā
曳履商声怜此老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三十二晧
拼音: yè3shāng shēngliáncǐlǎo

曳履商声怜此老,倚楼长笛问谁家释义

【倚楼】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。唐杜甫《江上》诗:“勋业频看镜,行藏独倚楼。”宋黄庭坚《南乡子·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》词:“诸将説封侯,短笛长歌独倚楼。”元黄庚《西州即事》诗:“一雨洗空碧,江城独倚楼。”

【长笛】乐器名。长一尺四寸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八○引《古歌辞》:“长笛续矩(短)笛,长愿陛下保寿无极。”《文选·马融<长笛赋>》李善注引《说文》:“笛七孔,长一尺四寸,今人长笛是也。”参阅《文献通考·乐十一·长笛》。2.现代管乐器。初名横笛。管身早期略呈圆锥形。后经改良,呈圆柱形。用金属或木料制成。

【问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文運切,聞去聲。《說文》訊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好問則裕。《詩·邶風》問我諸姑,遂及伯姊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聘問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小聘曰問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聘曰問。又《秋官·大行人》閒問以諭諸侯之志。《又》凡諸侯之邦交,歲相問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古謂遺曰問。《詩·鄭風》雜佩以問之。《傳》問,遺也。《禮·曲禮》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。《左傳·哀二十六年》衛侯使以弓問子貢。又訊罪曰問。《詩·魯頌》淑問如臯陶。《註》淑,善。問,訊囚也。又命也。《左傳·莊八年》期戍,公問

【谁家】1.何家,哪一家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二·蒿里》:“蒿里谁家地,聚歛魂魄无贤愚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八回:“武松忍耐不住,按定盒子,问那人道:‘你是谁家伴当?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?’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王举人道:‘去年在谁家作馆?’”2.谁,何人。唐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十娘咏曰:‘眼心俱忆念,心眼共追寻;谁家解事眼,副着可怜心?’”元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二折:“他题的名姓儿别,语话儿差,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,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?”孙犁《澹定集·致铁凝信(三)》:“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,曾列有对照表(即

【曳】《唐韻》余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以制切,音跇。《說文》臾曳也。《易·睽卦》見輿曳,其牛掣。《詩·唐風》子有衣裳,弗曳弗婁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執玉者則唯舒武,舉前曳踵。又河名。《類篇》西戎有河名曳咥。 《說文》作曳。曳字从臼作。

【履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力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几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足所依也。本作,今作履。《爾雅·釋言》履,禮也。《註》禮可以履行也。《釋名》履,飾足以爲禮也。《字書》草曰屝,麻曰屨,皮曰履,黃帝臣於則造。又踐也。《易·坤卦》履霜堅冰至。《詩·齊風》履我卽兮。《註》躡我之跡,而相就也。又《左傳·僖四年》賜我先君履。《註》謂所踐履之界也。又以履加足亦曰履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良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履我。良因長跪履之,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又祿也。《詩·周南》福履綏之。《註》履,祿。綏,安也。又姓,見《姓苑

【商声】五音中的商音。《文选·马融<长笛赋>》:“易京君明识音律,故本四孔加以一。君明所加孔后出,是谓商声五音毕。”李善注:“笛本四孔,京加一孔於下,为商声,故谓五音毕。”2.秋声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听商声,治湿气。”《文选·阮籍<咏怀诗>之十》:“素质游商声,悽愴伤我心。”李善注:“《礼记》曰:‘孟秋之月,其音商。’郑玄曰:‘秋气和则音声调。’”元邵亨贞《摸鱼子·吴门九日次魏彦文韵》词:“商声暗起邻墙树,触景乱愁还聚。”《随园诗话》卷十三引清宋树穀《立秋柬顾孝廉》诗:“万窍商声先蟋蟀,一年落叶又梧桐。”

【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郞丁切,音靈。《玉篇》心了也。又《集韻》靈年切,音連。與憐同。《韋應物休暇東齋詩》捫竹怜粉汚。又《五音集韻》朗鼎切,音。憭也。(憐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落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靈年切,音蓮。《說文》哀也。《吳越春秋河上歌》同病相憐。又《廣韻》愛也。《魯連子引古諺》心誠憐,白髮元。又《集韻》離珍切,音鄰。義同。《楚辭·九辯》羈旅而無友生,惆悵兮而私自憐。叶上生。 俗作怜。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