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落人烟迥

夷落人烟迥

读音
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四十一迥
拼音: yí luòrén yānjiǒng

【夷落】古称少数民族聚居之地,亦借指少数民族。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:“蛮陬夷落,译导而通,鸟兽之氓也。”刘逵注:“陬、落,蛮夷之居处名也。”唐刘禹锡《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》:“夷落遥知真汉相,争来屈膝看仪形。”宋王禹偁《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》:“西蜀平,以公知简州军事。夷落未化,寇攘孔多。”

【人烟】烟”。住户的炊烟。亦泛指人家。三国魏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中野何萧条,千里无人烟。”唐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”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崔无隐》:“师行可七八日,入南阳界,日晚过一大泽中,东西路絶,目无人烟,四面阴云且合,渐暮,遇寥落三两家,乃欲寄,宿耳。”宋杨万里《过张王庙》诗:“地迴人烟寂,山盘水势回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九:“闲着无聊,望着车窗一片雪色,往往几十里内绝无人烟。”见“人烟”。

【迥】《廣韻》戸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戸茗切《正韻》戸頂切,音泂。《增韻》寥遠也。又《廣韻》光也,輝也。 通作泂。俗作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