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因君凝伫,依约吴山,半痕蛾绿

诗句 读音
半痕蛾绿 平仄:仄 平 平 仄
拼音: bànhéné lǜ
依约吴山 平仄:平 平 平 平
拼音: yī yuēwú shān
因君凝伫 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yīnjūnníng zhù

因君凝伫,依约吴山,半痕蛾绿释义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
【痕】《唐韻》戸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恩切,音鞎。《說文》胝瘢也。《玉篇》瘢痕也。《趙壹·疾世刺邪賦》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。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,如啼痕,苔痕,水痕,墨痕之類。又《集韻》五斤切,音垠。《博雅》腫也。又古恨切,音艮。腫病。

【蛾绿】1.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颜料。亦借指墨。唐颜师古《大业拾遗记》:“絳仙(吴絳仙)善画长蛾眉……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。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,号为蛾緑。”宋苏轼《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》:“时闻五斛赐蛾緑,不惜千金求獭髓。”2.借指女子的眉毛。宋姜夔《疏影》词:“犹记深宫旧事,那人正睡里,飞近蛾緑。”清陈维崧《东风齐着力·花朝》词:“春困初浓,春愁难妥,又是花朝。虾鬚半轴,蛾緑不曾描。”3.借指黛色的山。唐李贺《兰香神女庙》诗:“幽篁画新粉,蛾緑横晓门。”宋王易简《庆宫春·谢草窗惠词卷》词:“因君凝竚,依约

【依约】1.依据;沿袭。《隋书·王劭传》:“採民间歌謡,引图书讖讳,依约符命,捃摭佛经,撰为《皇隋灵感誌》,合三十卷,奏之。”唐元稹《告祀曾祖文》:“今谨依约庙则,每岁以二至、二分暨正旦,与宗积彼此奉祀於治所。”明梅鷟《尚书考异》:“出孔壁中者,尽后儒伪作,大抵依约诸经《论》《孟》中语,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。”2.仿佛;隐约。唐刘兼《登郡楼书怀》诗:“天际寂寥无雁下,云端依约有僧行。”宋晏殊《少年游》词:“风流妙舞,樱桃清唱,依约驻行云。”明文徵明《庚辰除夕》诗:“醉墨淋灕玉雨株,澹痕依约两行书。”胡怀琛《与仲兄夜

【吴山】1.山名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参见“吴岳”。2.山名。又名胥山。俗称城隍山。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。南宋初,金主亮南侵,扬言欲立马于此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三:“金海陵(海陵王,即金主完颜亮)閲柳(柳永)词‘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’句,遂起吴山立马之思。”3.吴地的山。三国吴故地的山。《文选·谢朓<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>》诗:“鹊起登吴山,凤翔陵楚甸。”李善注:“孙氏初基武昌,后都建鄴。”清陈维崧《卜算子·阻闸瓜步》词:“风急楚天秋,日落吴山暮。”4.吴地的山。春秋吴故地的山。唐贾岛《送朱可久归越中》诗:“吴山侵

【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眞切,音姻。《說文》从囗大。會意。《徐鍇曰》能大者,衆圍就之也。又仍也,襲也。《論語》殷因於夏禮。《孟子》爲高必因丘陵,爲下必因川澤。《書·堯典》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,厥民因。《註》析而又析也。《禮·禮器》因天事天,因地事地,因名山升中于天,因吉土以享帝于郊。又依也。《論語》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又托也。《孟子》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。又由也。《鄒陽·上梁王書》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於道,莫不按劒相眄者,無因至前也。又緣也。《傳燈錄》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後世因
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

【凝伫】凝望伫立;停滞不动。宋张元干《念奴娇》词:“万点臙脂遮翠袖,谁识黄昏凝佇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七:“一自才郎别后,儘日家凭栏凝佇。”蔡若虹《金缕曲》之二:“盘古开天处。想当初,天崩地裂,水雪凝佇。”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