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犹蕴济川志,芳名终不渝

诗句 读音
芳名终不渝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fāng míngzhōngbù yú
犹蕴济川志 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去七志
拼音: yóuyùnjì chuānzhì

犹蕴济川志,芳名终不渝释义

【芳名】名。唐薛存诚《御制段太尉碑》诗:“青史应同久,芳名万古闻。”明徐渭《上督府公生日诗》:“詎止芳名流简册,还将伟绩著旂常。”清顾炎武《淮东》诗:“一死留芳名,一死骨已枯。寄语后世人,观此两丈夫。”2.对他人名字的美称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湖赏》:“緑窗西,青鸞一缕递支机,芳名已註姻缘簿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四回:“这小姐芳名叫做雏鸞。”巴金《家》六:“选择的结果,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。”

【终】〔古文〕夊《廣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音螽。《說文》絿絲也。又《玉篇》極也,窮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盡也。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之爲書也,原始要終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愼厥終,惟其始。《詩·大雅》高朗令終。又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。履端于始,舉正于中,歸餘于終。《疏》歸其餘,分置于終末。言於終末乃置閏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謂一終,一星終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壬曰終。又《前漢·法志》地方一里爲井,井十爲通,通十爲成,成方十里,成十爲終。又姓。《左傳·定四年

【不渝】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:“彼其之子,舍命不渝。”毛传:“渝,变也。”南朝梁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风雨急而不輟其音,霜雪零而不渝其色。”《好逑传》第十八回:“节义以不渝为奇,而不渝于曖昧之时为更奇。”周恩来《在柬埔寨王国会议和国民议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维护世界和平,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,是中国坚守不渝的外交政策。”

【犹】《集韻》尤救切,音宥。獸名。(猶)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由。《說文》玃屬。从犬,酋聲。《集韻》居山中,聞人聲豫登木,無人乃下。世謂不決曰猶豫。或作。《爾雅·釋獸》猶如麂,善登木。《註》健上樹。《禮·曲禮》所以使民決嫌疑,定猶與也。《疏》猶與,二獸,皆進退多疑。人多疑惑者似之,故謂之猶與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擊其猶猶,凌其與與。又《說文》隴西謂犬子爲猶。又《廣韻》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寔命不猶。《傳》猶,若也。又《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猶。《禮·喪服》兄弟之子猶子也。又《集韻》可止之辭也。《詩·

【蕴】《唐韻》於粉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委粉切,音縕。《玉篇》積也,聚也,蓄也。《詩·大雅》蘊隆蟲蟲。又《檜風》我心蘊結。又《左傳·隱三年》蘋蘩、薀藻之菜。《韻會》云:應作蘊。《註》蘊藻,聚藻,此草好聚生也。又聚草以火曰蘊。《韓詩外傳》里母朿蘊,請火于去婦之家。《前漢·召信臣傳》蘊火。又《類篇》於問切,音慍。義同。又《韻會》與怨通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富有天下而無怨財。《註》怨同蘊。又與宛通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使民夏不宛暍。《註》宛讀爲蘊。又與縕通。《易·繫辭》乾坤其易之縕耶。又《羣經音辨》紆云切,音氳。蘊淪,波也。《爾

【济川】犹渡河。语出《书·说命上》:“爰立作相,王置诸其左右。命之曰:‘朝夕纳诲,以辅台德。若金,用汝作礪;若济巨川,用汝作舟楫。’”后多以“济川”比喻辅佐帝王。唐独孤及《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》诗:“已无济川分,甘作乘桴人。”明张居正《再谢御书疏》:“期少效济川调鼎之用,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。”清顾炎武《赠黄职方师正》诗:“黄君济川才,大器晚成就。”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