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中兴大业要规模,公有初言久未孚

诗句 读音
中兴大业要规模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zhōng xīngdà yèyào|yāoguī mó
公有初言久未孚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虞
拼音: gōngyǒu|yòuchūyánjiǔwèifú

中兴大业要规模,公有初言久未孚释义

【中兴】振兴;转衰为盛。《诗·大雅·烝民序》:“任贤使能,周室中兴焉。”南朝梁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太原中,三张二陆、两潘一左,勃尔復兴,踵武前王,风流未沫,亦文章之中兴也。”宋王观国《学林·中兴》:“中兴者,在一世之间,因王道衰而有能復兴者,斯谓之中兴。”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。2.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。宋陆游《南唐书·萧俨传》:“儼独建言:帝王,己失之,己得之,谓之反正;非己失之,自己復之,谓之中兴。”3.偏安的讳称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在晋中兴,玄风独善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

【大业】1.大功业,大事业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盛德大业,子矣哉!富有之谓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。”孔颖达疏:“於行谓之德,於事谓之业。”三国魏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”唐颜真卿《请复七圣谥号状》:“三者备矣,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,正天下之大名,建天下之大业,能事毕矣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二五:“等到事情急了,他们又都抛弃了人民逃到外国去了,--不来帮着人民共负大业。”2.谓帝业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,绍復先王之大业,厎绥四方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今陛下创大业,建万世之功

【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,音邀。《博雅》約也。《論語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《註》久要,舊約也。《左傳·哀十四年》使季路要我,吾無盟矣。又求也。《孟子》脩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又也。《詩·魏風》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又會也。《禮·樂記》要其節奏。《註》要,猶會也。《釋文》要,一遙反。又《廣韻》勒也。又劫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上自欲征匈奴,羣臣諫不聽,皇太后固要,上乃止。又劾也,察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鄕士》異其死之罪而要之。《疏》要,劾實也。《書·康誥要囚傳》要察囚情,得其辭以斷獄。又衞圻之外,謂之要

【规模】摹”。亦作“规橅”。1.制度;程式。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是以西匠营宫,目翫阿房,规摹踰溢,不度不臧。”《魏书·地形志上》:“《夏书·禹贡》,周氏《职方》,中画九州,外薄四海,析其物土,制其疆域,此盖王者之规模也。”唐韦瓘《留题桂州碧浔亭》诗:“轮奂未成绳墨在,规模已壮閌閎高。”明归有光《题<洪武京城图志>后》:“信分裂偏安之跡,与混一全盛之规橅,逈别如此。”2.范围;场面;气势。宋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山谷下》:“如东坡、太白诗,虽规摹广大,学者难依,然读之使人敢道,澡雪滞思,无穷苦艰难之状,亦一助也。
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

【久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已有切,音九。暫之反也。《易·繫辭》恆久也。《中庸》不息則久。《註》久,常於中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乃道,道乃久。又待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士伯曰:寡君以爲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又《說文》久,从後灸之,象人兩脛,後有距也。引周禮,久諸牆以觀其橈。◎按今《考工記·廬人》作灸,諸牆以眡其橈。註灸,猶柱也。釋文音救。又《儀禮·士喪禮》夏祝鬻餘飯用二鬲,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。《註》久讀爲灸。《疏》灸,塞義,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。又《韻補》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