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句筛选器

自信竹林林上美,剪裁今已属贤明

更新时间:2021-03-09 18:10
白云
诗句 读音
自信竹林林上美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五旨
拼音: zì xìnzhú línlínshàng|shǎngměi
剪裁今已属贤明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jiǎn cáijīnyǐshǔ|zhǔxián míng

自信竹林林上美,剪裁今已属贤明释义

【自信】1.相信自己。《墨子·亲士》:“虽杂庸民,终无怨心,彼有自信者也。”晋陆机《君子行》:“近情苦自信,君子防未然。”宋曾巩《<战国策>目录序》:“其説既美矣,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,不得不然。则可谓惑于流俗,而不篤于自信者也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二十九:“勇於自信故英絶,胜彼优孟俯仰为。”2.自表诚信。三国魏曹操《举贤勿拘品行令》:“吴起贪将,杀妻自信,散金求官,母死不归。”

【竹林】丛生处。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:“﹝附禺之山﹞丘南,帝俊竹林在焉,大可为舟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观众树之塕薆兮,览竹林之榛榛。”宋曾巩《思政堂记》:“平畦浅槛,桂花美木,竹林香草之植,皆在其左右。”清吴肃公《江氏双节妇诗》:“翩翩两黄鵠,飞飞共竹林。”沈从文《边城》十八:“只见黄狗从山上竹林里跑来,知道翠翠上山了。”2.“竹林七贤”的省称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程器》:“然子夏无亏於名儒,濬冲不尘乎竹林者,名崇而讥减也。”子夏,孔光字;濬冲,王戎字。宋苏轼《和拟古》之二:“酒尽君可起,我歌已三终,由

【林】《唐韻》力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犂針切《正韻》犂沈切,音臨。《說文》平土有叢木曰林。徐曰:叢木,故从二木。平土,故二木齊。《詩·小雅》依彼平林。又野外謂之林。《詩·周南》施于中林。又山木曰林。《穀梁傳·僖十四年》林屬于山爲麓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林衡註》竹木曰林,水衡曰衡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林,君也。又盛貌。《詩·小雅》有壬有林。又林鐘,律名。《禮·月令》季夏之月律中林鐘。《周禮》作函鐘。又羽林,星名。應劭曰:天有羽林,大將軍之星也。林喩若林木,羽翼,鷙擊之意,故以名武官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取從軍死事者之子,養爲羽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無鄙切,音眯。《說文》甘也。从羊从大。羊在六畜,主給膳也。美與善同意。《註》羊大則美,故从大。《五經文字》从犬从火者,譌。《詩·召南·甘棠序》美召伯也。《疏》善者言美,惡者言刺。又《廣韻》好色。《詩·邶風》匪女之爲美。《傳》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。又《正韻》嘉也,好也。又《韻補》叶明祕切。《劉向·九歎》揚精華以眩耀兮,芬郁渥而成美。結桂樹之旖旎兮,紉荃蕙與辛夷。夷音異。 《玉篇》或作媺。

【剪裁】衣物时,按一定尺寸或式样剪断裁开。五代和凝《春光好》词:“玉指剪裁罗胜,金盘点缀酥山。”清黄景仁《都门秋思》诗之三:“全家都在风声里,九月衣裳未剪裁。”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十章:“衣服虽是粗布,可是剪裁的很合体。”2.泛指制作安排。明刘基《长相思》诗:“桃花开,李花开,小白长红越女腮,春风巧剪裁。”郭小川《花纹歌》:“山水林田纹路美,自是能工巧匠作剪裁。”3.指文艺创作过程中对题材的取舍安排。唐郑谷《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》诗:“剪裁成几篋,唱和是谁人。”宋陆游《细雨》诗:“年来百事非平昔,信手题诗嬾剪裁。”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
【属】《正字通》俗屬字。(屬)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之欲切《韻會》朱玉切,音燭。《說文》連也。从尾蜀聲。《徐曰》屬,相連續,若尾之在體,故从尾。《廣韻》聚也,會也。《周禮·州長》正月之吉,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。註屬聚也。《孟子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。又托也,付也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宋穆公疾,召大司馬孔父,而屬殤公焉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漢王之將,獨韓信可屬大事,當一面。又恭也。《禮·禮器》屬屬乎其忠也。《註》屬屬,恭貌。又續也。《史記·信陵君傳》平原君使者,冠蓋相屬於魏。又《晉語》必屬怨焉。《註》屬,結也。又足也。《左傳·昭二

【贤明】德有见识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臣闻贤明之君,功立而不废,故著於《春秋》。”汉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故世必有圣智之君,而后有贤明之臣。”宋张齐贤《洛阳搢绅旧闻记·李少师贤妻》:“性贤明,有礼节。”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三幕:“玉人哪,你是一位这样智慧、贤明的阏氏啊?”2.有才德有见识的人。南朝梁江淹《报袁叔明书》:“独念贤明蚤世,英华殂落。”唐孟郊《古意赠梁肃补阙》诗:“曲木忌日影,谗人畏贤明。”

返回顶部